第三章 大罗残卷-《俗世浮录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钱淼走后,张子明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到屋门口。在这四四方方的院里,眺望着蓝天白云。突然心神一动,一套拳法打出,招招带风,一式强于一式。

    这拳法果然比我之前所学更为精妙,这竟然还只是钱府里的外门功法。不知钱府书阁里,还有多少高深玄妙的功法。张子明收了拳势,心中感慨道。

    这修炼之道,从源起便就有诸多争议,这最开始,大致可以分为外练和内修两派。外练,肉身成圣者,一掌可劈山断水,脚可一跃百丈,且肉身强横,生机源源不断。内修,神识通达者,可化万物为已用,参生死造化。

    而为何没有内外兼修之人,原因是外练和内修从一开始的修炼法门便截然相反。外练者认为应以肉身沟通天地,真气随取随用,从而达到源源不断,生生不息。而内修者则认为秀藏于内,讲究的是引气入体,锤炼神识,演化万物。两派纷争自古有之,后来的修炼之人融两家所长,又开辟出以器入道,即将神识附于器物之上,两者能互相修炼精进。而这也便是剑修的雏形。

    自王朝陨落,仙门独尊,包纳万法,这外练内修之分便再鲜有人提及。只知仙门如今讲究天人合一,道法自然,所有修练之法都称为修行,再无区别。并根据修行者的实力,划分出筑基、旋照、融合、心动、灵寂、元婴、出窍、分神、合体、度劫、大乘十一个阶段。

    修行中的前七个阶段在整个人世间都有相对应的修炼之法,大部分掌握在类似于钱府这样的势力中,一些村落人户虽然可能有修行法门流传,但却面临着无人指导以及资源的问题。毕竟修行者每次进阶,所需要花费的灵石和药材都是海量之数。

    而元婴之后的修行之法却只在仙门中流传,因此每一个稍微有实力的势力,都会将自己的直系子弟在一定的岁数时送入仙门进行修行。

    钱府授予门人的是筑基期最为基本的吐纳之术,主要在于引气运气。但哪怕是最基本的吐纳术,在钱府武堂长老的指点下,也能比普通人自行的修炼更为有效,这便是钱府这样的人间修行地的优势了。

    张子明所施拳法是钱府书库中的一卷残本,当时张子明拿回这本残卷时,钱淼看见,翻看了几页,然后眼神中就流露出一种莫名的悲痛,内心不断疑惑自己的书童怎么就挑了些外门招数修炼。

    如今的张子明已经是筑基巅峰,要进入下一个阶段,就必定得要想对应的修行法门。而这修行法门也不是随意挑选,需要经过测验,测试出自己体内真气属性,从而选取出最为适合自己的修行法门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