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七十三章 果然是桓玄-《大晋捡到一只战神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现在的朝代又不是后来的清朝,没有什么两宫太后之说,要么就是皇后缺位,生有小皇帝的后妃就直接晋升为太后,代为执掌后宫。
    要么,就是被太后选中的小皇子成为皇帝,而他的生母,也只能幽居后宫。
    也就是说,现在的后宫,只能有一个主人。
    多少天以前,陈归女的头脑中就一直有一个念头反复的徘徊,在后宫,她陈归女的敌人究竟是谁?
    究竟是谁挡在她的前头?让她落入如此凄惨的境地?
    虽然在很多人看来,她的待遇已经是在天上了,一点也不惨,但是架不住人心不足蛇吞象啊!
    很快,她就拨开了笼罩在眼前的谜雾,她看清楚了!
    敌人!
    就在前方!就在她的眼前!
    只要,只要她能成功,那么,她就可以取而代之!
    不只是儿子可以重新回到自己的怀抱中,甚至是,那统领后宫,甚至是指挥前朝的权力,也将紧紧的握在她的手中!
    她被强烈的欲望和野心指挥着,头脑已经渐渐不受控制,不知道,究竟是亲情诱发了冲动,还是以亲情作为幌子,让陈归女有更多的理由和借口去做那早就想要去做的事情。
    扳倒!
    扳倒!
    就是她!
    而在寝宫里的王贞英,对这一切还浑然不觉,桓冲这边的人马到来的更快些,桓老爷子自然是不必说了,自从襄阳一战之后,他就仿佛是找到了人生的方向,整个人便精神抖擞,一改往日的颓靡。
    虽然看起来都是嘻嘻哈哈,笑呵呵的样子,但是,熟悉桓老将军的人还是可以从中看出些许的不同。
    之前的桓冲,虽然看起来也每天喜滋滋的,对朝廷的各种命令也是言听计从,可谓是桓氏一族有史以来和朝廷关系最为密切的将领。
    但是,那个时候,他有一半都是装的。
    这只是他认识到,以荆州的力量,想要扳倒朝廷也是不可能的,纯属浪费实力。
    既然无法扳倒,荆州也还要生存,那么有限度的合作就是必须的。
    这自然是为了荆州的长远考虑,只是相对的,对朝廷也有利罢了。
    而现在的桓冲,和以前截然不同,他是真的高兴,真的兴奋,因为,如果王谧成功,他桓氏一族就可以彻底摆脱拖后腿,搞反叛的帽子,再也不担着这份骂名了!
    再者说,北伐也同样是令桓冲十分期待的事情。
    是嘛,这样才对嘛。
    你看,几大家族带着一众人马南渡也有几十年了,这几十年来,日子虽然过得还算是可以,但是,偏安一隅也是没有什么滋味的。
    明明对面就是曾经的故土,只要是奋力一搏夺回来,那么,对于几个大家族来说,也都是大好事。
    这个道理,古代人也不是不懂,但是,他们的说法和现代人有所不同,如果按照现代人的理论来解读,那就是我们要把蛋糕做大。
    只有蛋糕大了,大家就不会因为一点点的利益纷争豁出命去打架,毕竟,可以分割的利益更多了嘛。
    而他们谯郡桓氏,发展到今天,总体来说也还是有点失落的,虽然他们占据了荆州这样有利的地位,军权、财权一把抓。
    建康朝廷根本就不敢指挥他们,但只是这样还不够,朝廷的势力深入不进来,却也代表着一个事实。
    那就是,别人进不来,你也出不去。
    桓氏一族受到朝廷排挤,这已经是肉眼可见的事实,并且,朝廷上的那些人还把这件事当成一种正确的举动。
    在这样的现状下,桓氏一族的势力也很难发展出去,可以说,长此以往,也算不得是一件好事。
    于是,从桓氏的角度来看,桓冲是更加看好王谧的,比朝堂上的另外那些人都要更加的看好。
    别人并不一定那么希望王谧真的带领着北府大军横扫北方,毕竟,那是要花钱的。
    还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动荡。
    对于已经攫取到了足够利益的几大家族来说,他们当然不想再耗费自己的力量支持更大规模的战争。
    那有什么好处?
    对于他们来讲,就算是争夺到了北方的土地,他们的利益也并不一定还能扩大。
    所以,你看,相比建康城的平民百姓,他们对北伐这件事是并不太热衷的。
    不能说不支持,毕竟,这也是一件好事嘛。
    地盘当然是越大越好,这样也可以解除大晋的危机,让整个边境彻底安稳下来。
    但是,如果是这样声势浩大的北伐之战想要从他们的口袋里拿钱,那就不太好了。
    这是不可能的。
    如果是你琅琊王氏来负责,他们倒是可以欢送。
    这些人呐,见识还是过于短浅。
    他们难道就不知道付出越多,得到才有可能更多的道理吗?
    当然不至于是不懂,只是,付出毕竟是一个有风险的事情,而这些大世家,绵延至今,他们最看重的,反而是稳定。
    第(1/3)页